OUTLOOK丨深圳现无人驾驶汽车 通过手机预约获得搭乘服务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

来源:深圳商报 记者:刘双 20150629151811 市民在排队体验万科展位的无人驾驶车。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 摄 Maker Faire(制汇节) 是美国《Make》杂志社举办的全世界最大的DIY聚会。这场盛会席卷深圳,成为深圳国际创客周上最大的亮点,它不仅是一个展示创意、创新与创造的舞台,更是一个宣扬创客文化的庆典。在这里,创客已经变为一种生活方式。 无人驾驶已成现实 电影《超能陆战队》上映以来,“大白”萌化了无数影迷,浑圆憨厚的外形,呆萌善良的性格,无一不拢惑你的眼球。在制汇节上,无所不能的“大白”摇身变成了一台可无人驾驶的汽车。 这台名为“大白”的汽车,外观较普通汽车更加可爱,车身造型浑圆,车内没有方向盘,可同时容纳六人。车载电脑上,有一张行车路线图,按下启动按钮,“大白”就会沿着设定的路线行驶。车速比较平缓,有点像坐电瓶车,当前方出现障碍物时,“大白”车身的激光雷达就会发挥作用,让车辆减速,若障碍物出现在3米范围内,“大白”会自动停车。 酷炫又呆萌的“大白”吸引了很多参观者,当大家得知,这台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者竟然是万科时,不禁啧啧惊叹跨界融合的科技力量。 无人驾驶是怎么实现的 现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其中的秘密在于“磁导航”。目前,“大白”只适用于园区、工厂、机场、公园等小范围区域,规划的道路上会埋设一定数量的磁钉,由于“大白”身上装有磁通传感器,它可以获取道路上的磁场信号,从而实现车辆的转向控制及导航。 记者了解到,万科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上海、东莞等园区试用,乘客可以像使用“滴滴打车”一样,通过手机预约,获得搭乘服务。今后,万科有计划将该项目在其住宅小区投放使用。 自制火箭实现太空梦 在大众印象中,火箭是非常高尖端的科技,但在制汇节上,几个90后小伙自制的小型火箭,或许应该获得更多的掌声。 “我们的目标是冲破国内封闭、垄断的航天市场”。这并非痴人说梦,因为这家注册在前海的翎客航天公司,是国内首家私人火箭公司,目前已经获得了订单,并且成功融资百万元。 记者从现场看到,与公众熟悉的“长征”等运载火箭相比,翎客航天研发的探空火箭体型更小,长度不超过10米,箭体直径不超过30厘米。它的作用是将搭载的仪器送到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的高空,进行科学观测。 翎客航天创始人、90后小伙子胡振宇告诉记者,翎客航天最大射高可达102公里,这款探空火箭将在下半年内蒙古发射,目前一比一比例的火箭已带到内蒙古。公司的探空火箭可帮助研究院和气象机构获得高空的气象数据,以及相关科研观察。 2013年7月,胡振宇在内蒙古成功发射第一枚由大学生自制的探空火箭。对于他和合伙人的火箭公司,胡振宇这样描述: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参与进来,进行一场无畏的航天产业“革命”。 头盔虚拟让你惊声尖叫 在制汇节上,当你看到有人戴着一个头盔,呈现各种古怪夸张的表情时,你可别觉得可笑,因为他正在另外一个特殊场景内遨游。 想象一下,不出家门就可以体验大摆锤、星球旅行、过山车等刺激游戏;或者在期房售楼处,戴上一副眼镜,就能看到建成后小区园景以及房内实景……记者戴着这款名为“虚拟现实头盔”体验了一番:在游乐场场景下,记者仿佛真实坐在了过山车上,极速俯冲,惊出一身汗,“太逼真了!” 现场工作人员表示,除游戏场景外,4D头盔还能广泛应用动漫、建筑、设计、旅游等领域,适用范围非常广。作为深圳的原创技术,这款头盔在屏幕显示技术、九轴传感定位技术、延迟率、视场角等方面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据悉,该头盔已于去年12月份实现量产,市场售价1999元,目前是亚洲首款量产的虚拟现实头盔。   本文所有内容版权归万科建筑研究中心所有,转载与摘编事宜,请与我们联系。欢迎扫描二维码,或搜索“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微信号 vankejianyan)关注我们。 IMG_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