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住区绿世界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

IMG_5961 “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奈杏”,清人高见南在《相宅经篡》形象记述了中国古代住区园林造景的情形。植物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的造园要素,其自身以及所营造的植物景观体现了生生不息的自然之美。通过合理,巧妙的植物配置,住区中的石、水、建筑才有灵韵。我们以南方典型气候地区为例,看看多样性的植物组合应如何发挥作用,形成多姿多彩的住区生态景观的。 小区入口 小区一般比较开敞,光照充足,采用自然式的乔木+灌木+草本群落,选择造型突出、形态美观的大乔木作为风景树,起到标志和提示功能;并运用障景、夹景等造景手法,发挥景观的引导功能。 IMG_5962 IMG_5963营造热带景观,采用大王椰—狐尾椰—红缨花—肾蕨群落的组合。IMG_5964大王椰IMG_5965狐尾椰IMG_5966肾蕨 营造亚热带景观,采用香樟—尖叶杜英—红檵木—鸢尾群落的组合。IMG_5967香樟IMG_5968尖叶杜英IMG_5969 红檵木IMG_5970鸢尾 单元入口 单元入口靠近建筑物,因朝向不同可分为全荫、半荫和阳性环境,采用自然式的乔木+灌木+草本群落,群落组合小巧而精致,结构完整,简洁分明。 IMG_5971 IMG_5972 全荫环境下,热带景观采用鱼尾葵—软叶刺葵—灰莉—蚌花群落的组合。   IMG_5973鱼尾葵IMG_5974软叶刺葵IMG_5975灰莉IMG_5976蚌花 全荫环境下,亚热带景观采用阴香—竹柏—含笑—吉祥草群落的组合。 IMG_5977阴香IMG_5978竹柏IMG_5979含笑IMG_5980吉祥草 半荫环境下,热带景观采用橡胶榕—散尾葵—龙血树—白蝴蝶群落的组合。 IMG_5981橡胶榕IMG_5982散尾葵IMG_5983龙血树IMG_5984白蝴蝶 半荫环境下,亚热带景观采用秋枫—红山茶—海桐—麦冬群落的组合。 IMG_5985秋枫IMG_5986红山茶IMG_5987海桐IMG_5988麦冬 全阳环境下,热带景观采用银海枣—蒲葵—黄婵—山菅兰群落的组合。 IMG_5989银海枣IMG_5990蒲葵IMG_5991黄婵IMG_5992山菅兰 全阳环境下,亚热带景观采用红果冬青—石榴—黄金榕—葱兰群落的组合。 IMG_5993红果冬青IMG_5994石榴IMG_5995黄金榕IMG_5996葱兰 宅旁和宅间 无窗和阳台的侧墙,选择常绿、冠大荫浓的乔木,并配置密实,用以遮挡阳光,降低室温;有窗和阳台的墙边,注意保持与建筑的距离,并选择疏枝、狭冠、落叶性的乔木,或在靠窗位置使用灌+草式的群落结构。 IMG_5997 IMG_5998  IMG_5999 无窗和阳台墙侧,阳面采用苹婆—白兰—杜鹃—韭兰群落的组合。 IMG_6001苹婆IMG_6002白兰IMG_6003杜鹃IMG_6004韭兰 无窗和阳台墙侧,阴面采用高山榕—瓜栗—狗牙花—蜘蛛兰群落的组合。 IMG_6005高山榕IMG_6006瓜栗IMG_6007狗牙花IMG_6008蜘蛛兰 有窗和阳台墙侧,阳面采用木棉—小叶榄仁—软枝黄婵—玉龙草群落的组合。 IMG_6009木棉IMG_6010小叶榄仁IMG_6011软枝黄婵IMG_6012玉龙草 有窗和阳台墙侧,阴面采用小叶杜英—竹柏—红背桂—吊竹梅群落的组合。 IMG_6013小叶杜英IMG_6014竹柏IMG_6015红背挂IMG_6016吊竹梅 中心绿地区 中心绿地区环境开阔,光照充足,采用乔+灌+草的阳性群落,划分多种空间和功能分区,大范围绿地空间,生态效益显著降温增湿、固碳释氧、杀菌抑虫、滞尘降噪、净化空气。 IMG_6017 IMG_6018 营造热带景观,采用加拿利海枣—凤凰木—鸡蛋花—花叶山菅兰群落的组合。 IMG_6019加拿利海枣IMG_6020凤凰木IMG_6021鸡蛋花IMG_6022花叶山菅兰 营造亚热带景观,采用小叶榕—白兰—花叶假连翘—葱兰群落的组合。 IMG_6023小叶榕IMG_6024白兰IMG_6025花叶假连翘IMG_6026葱兰 营造干旱性澳洲景观,采用澳洲火焰树—串钱柳—澳洲金合欢—山菅兰群落的组合。 IMG_6027澳洲火焰树IMG_6028串钱柳IMG_6029澳洲合金欢IMG_6030山菅兰 滨水和水体区域 滨水区根据特定环境,选择耐水湿植物;群落样式可整体环境选择乔+灌+草、乔、灌+草、草等形式。 IMG_6031 亲水耐水的灌+草组合:三角梅+海芋 IMG_6032 IMG_6033 驳岸可多样化,如景石驳岸、亲水驳岸、植物驳岸实现陆地到水体自然过渡。 IMG_6034 水体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丰富景观并净化水体。 道路 主干道视线开阔,交通安全,采用乔+草的二层群落,满足遮阴需求,树冠开展,体态高大,复合组团群落退后。 IMG_6035 IMG_6036 园路和小路选择观赏性高的灌木组团,满足近距离观赏需求,灌草结构,乔木点缀,欣赏近景。 IMG_6037 本文所有内容版权归万科建筑研究中心所有,转载与摘编事宜,请与我们联系。欢迎扫描二维码,或搜索“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微信号 vankejianyan)关注我们。 IMG_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