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物丨马桶哥只愿默默服务,不想上头条
2015-05-06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
马桶的发明被誉为西方现代文明的象征,得益于它为人类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做出的贡献。从古代贵族眼中的奢侈品到近代家居生活的配套品,进而进入寻常百姓家,马桶也经过了相当长的进化史。
最近,马桶哥却不甘寂寞,频频上头条,前有国人赴日疯狂采购马桶盖,近有男士因不合理的使用造成马桶破碎伤人。据悉,2015年4月16日,合肥新桥机场候机楼卫生间有一男性旅客在方便时,因为站立在马桶上如厕,造成马桶突然倒塌碎裂,男子屁股被划伤,经过机场医生消毒包扎后才坐机离开。
▲国人在日本疯狂购买马桶盖
▲机场旅客站立如厕致马桶碎裂
马桶易裂因为啥?
看起来坚硬稳固的马桶怎么会突然碎裂呢?这要从马桶的生产过程、检测评估和使用方法中探究一二。
马桶陶瓷件的原料主要为粘土,几乎没有强度,初期经过球磨、过筛、除铁等工艺,使土质变得干净、均匀;再经过注浆成型、干燥修复、喷釉干燥等工艺,最后在窑洞中经过高温烧制,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坯体矿物组成与显微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外形尺寸固定,强度提高,最终获得特定使用性能的成品。因此烧制阶段是陶瓷最关键的一步。
▲马桶生产工艺流程图
▲陶瓷烧制隧道窑
▲窑洞内温度变化曲线
马桶开裂破碎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
粘土的成分及均匀程度:
当粘土含有较多的铁等元素和残渣颗粒时,会造成成品变黄而降低品质,而且会出现斑点瑕疵,使产品在受力时应力分布不均匀,更容易出现裂纹甚至破碎。
坯体厚度:
马桶的支撑力与厚度有直接关系,太薄承受力不足,更易导致碎裂。
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是马桶寿命和耐久性的主要内在原因之一,马桶陶瓷体对水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当水进入陶瓷,坯体因吸水而膨胀,会导致釉面龟裂或脱落,水分就更容易进入坯体内部造成更大的裂纹与破损,使承受力大大下降。吸水率含量的高低是界定陶质和瓷质的主要依据。
由此可以看出,致马桶破碎因素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前期杂质清除、中期制坯干燥,后期高温烧制,都会成为影响因素。特别是高温烧制的过程,如果烧制温度不够高,结构水难以除去,是极大的潜在危险之一。
另外,运输过程中的震动碰撞造成的内部裂纹与破损也是马桶破碎的原因之一。
主流标准怎么测马桶?
马桶的破损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众多不稳定因素,需要严格规范的检测标准来评估。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规范标准,尽管要求与方法不完全相同,但本质和目的一致。下面为各国中与破损相关的标准要求与方法。
▲各国标准中吸水率的规定
▲各国标准中陶瓷热稳定性的规定
▲各国标准关中坯体厚度的规定
▲各国标准关中卫生陶瓷产品耐荷重性的规定
▲吸水率测试
▲龟裂测试
▲坯体厚度测试
▲抗负载测试
习惯大于天:坐还是蹲?
马桶的破损不仅与本身的质量品质有关,还与安装方式与使用习惯有关。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马桶的安装都是用硅胶将马桶底部与地面粘结住,这种安装方法正常人坐着使用都不会出现问题,但是遇到老人、小孩、残疾人或醉酒者在水平方向上用力,或者站在马桶上使用,一旦硅胶安装不好或老化后就容易横向移动或歪倒,造成污水泄漏,甚者破损伤人。膨胀螺丝固定马桶很好的避免了马桶的松动,但是打膨胀螺丝后可能会破坏到地面的防水层,且不利于维修清理。
▲打硅胶安装
▲打膨胀螺丝安装
现代马桶源于西方,进入中国后似乎有点水土不服。在1957年,毛主席访苏时就要求将卫生间里的坐式马桶改成蹲式马桶。苏联人民急中生智,将原来坐式马桶的四周用砖垒起砌到与坐桶一样高,再加个台阶,装上护栏,皆大欢喜。没见过世面的赫鲁晓夫看后不解:“难道蹲着大便更舒服?”。须不知确实有部分国人觉得蹲着更舒服,以下是网上关于如厕方式投票结果,可以看出,为此事纠结的人不在少数。
习惯蹲着的人认为,从小就是蹲着,而且蹲着更顺畅,别说这还有理论依据。据美国著名的《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教科书显示:“理想的排便姿势是蹲姿,把大腿紧贴在腹腔上,使腹腔空间大减,而内压增加,从而利于排便。” 广东省中医院某医师对此表示,理论上确实存在蹲比坐更“舒畅”的说法。如果按“舒畅”程度来排列,应该是躺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蹲着。另外,卫生问题是重要原因之一,坐着会使各种人皮肤间接接触,担心细菌病毒交叉传染,特别是公共场所。
坐式马桶或许有以上问题,但是作为先进文明的排泄工具,正常使用肯定是没有问题,不管是吸水率还是负载力测试,都是经过专家鉴定和市场考验的。至于卫生问题,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排完便后,首先盖上马桶盖,然后再开启冲水,完后洗手。纽约大学菲利普-泰尔诺博士指出,如果冲水时马桶盖打开,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或微生物带到6米高的空中,并悬浮在空气中长达几小时,进而落在墙壁和物品上,自然很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因此,应养成冲水时盖上马桶盖的习惯。目前公共场所有的会提供一次性坐垫纸,来降低细菌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另外马桶还具有很多外观及性能上的优点,如防臭效果好、冲的干净、节水、方便、美观,更不用说智能马桶带来的更为极致的体验。
家庭用什么方式如厕,完全由自己决定,习惯什么样的就安装什么。但是公共场所在所难免,什么样的都会碰到。在日本,有的厕所里坐便、蹲便都设置了,爱用哪个用哪个。国内也有解决这一问题的“神器”:蹲坐两用便器,但不常见。
▲日本蹲坐两用便器
▲中国蹲坐两用便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厕方式也会多样化,因如厕而引发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如厕方式是个人习惯问题,但现实却告诉我们,某些“不良”的习惯或许会给我们带来风险。虽然医生表示,理论上蹲着比坐着更“畅快”,但他也强调,这对于一般人的效果不明显。所以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换“畅快”。因此,泽和建议该坐则坐,可蹲则蹲吧!马桶哥表示只想默默的为人民服务,再也不想上头条!
本文所有内容版权归万科建筑研究中心所有,转载与摘编事宜,请与我们联系。欢迎扫描二维码,或搜索“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微信号 vankejianyan)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