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丨通过链接获得财富,以及……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

IMG_1903 当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Uber没有一辆出租车。 当全球最热门的媒体所有者 Facebook没有一个内容制作人。 当全球市值最高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没有一件商品库存。 当全球最大的住宿服务提供商Airbnb没有任何房产。 当全国前三大酒店业OTA没有一间客房。 这一切一切在表明一些有趣的事正在发生:真正的财富创造仅仅是链接。 IMG_1904 What is Sharing Economy “共享经济模式”预示了未来最重要的思考方式,它把冗余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让价格更便宜,让服务选择变得更加多元化。同时服务不再是一种“伺候好”的心态,而是我们在共同构建一段“体验”。“共享经济”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经纪人,在多个工作角色之间自由切换民众公平、有偿的共享一切社会资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在发展中会更多的使用到移动互联网作为媒介。 出租经济,包括出租你的房子、车子、现金资产、创意等等共享经济最神奇的是它重新建立了一种商业模式,而且它可以重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Uber和Airbnb的野蛮发展可以看出共享经济正在崛起。 IMG_1905 交通工具的共享 IMG_1906 2010年创立,估值182亿美金。 提供服务:提供服务方拥有闲置的奥迪A6L或凯美瑞且愿意提供驾驶服务,另外需求方出于生活或商务有用车而不想使用出租车服务或想获得更高级的乘坐体验,需求方选择在Uber平台上预订租用闲置车辆出行,通过Uber平台,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同时可以盘活闲置车辆。 商业模式:Uber的商业模式是坐收佣金,是目前全美最大提供在线出行服务预订公司,目前中国滴滴打车和快的用车合并后仅从用户数量上来看可能就一举超过了Uber。 房屋租赁的共享 IMG_1907     2008年创立,目前估值200亿美金。 提供服务:提供服务一方拥有闲置房子或单个房间,需求去供方所在的城市出差或旅游,旅店住宿满了或者由于费用太高等原因,于是需求方选择在Airbnb平台预订租用供方闲置的房子休息。宿短租预定,房子多以奇、趣、本地化的个人房屋为主。在airbnb上需求方可以在各地找到北欧森林里树杈上的木屋、南美教堂里的板凳、冰岛的水晶屋甚至是宜家的样板房。 商业模式:通过Airbnb平台,满足租客需求的同时可以盘活房屋拥有者的闲置固定房产,Airbnb的商业模式是坐收佣金,是目前全美甚至全球最大的提供在线“酒店”预订服务的公司。 办公空间的共享 IMG_1908 什么是共享办公 ( Coworking )?维基百科上给出的解释是:共享办公是通过社交的方式集合一群人。这群人虽然是独立工作的,但是有着共有的价值观,通过共享同一个办公环境,在工作的这群人中产生协同效应。 作为一种新兴的工作方式,Coworking已逐渐从美国普及到其他国家,倍受很多独立创业者的喜爱。如今在北京、上海已经有了些共享办公的气氛,在其他新创团体集中的大中型城市中也在逐渐成长。 早在 2007 年初,《彭博商业周刊》的一篇《咖啡馆遇上办公室小隔间》,将这种新兴的办公模式带入了公众的视野。虽然共享一个物理的办公环境并不是件新的事情,但是当 Coworking 作为一个专用词汇出现的时候,它的意义就远远超越共同使用办公环境里那些标准配置的办公设备了。通过新的技术和观念颠覆工作方式与办公空间,这种设计针对从事弹性工作的独立专业工作者,而需要协同办公的时候,他们会选择走到尾团队提供合适服务的地点协同办公。这些协同工作者可能来自不同的团队,SOHO一族或者小型的创业团队,这类人群都拥有类似的价值观,大多认同开源精神、社区理念与办公空间的生态系统。共享办公环境不同于商业孵化器,因为整个共享办公环境的主旨是社交、合作以及信息交流,创建社区环境的重要性远大于商业上的收益。 What Will We Do? 万科的“路由器计划”将由一个1500㎡的线下办公空间支撑平均分为固定办公、共享办公及创客三类空间。线上的孵化器部分将提供发活接活、支付、会员预定、支付和社区连接的功能。线下的办公空间的使用者为独立设计师、小公司、短期租用者,空间以联合办公的形式参与产业集聚,帮助小公司及个人成长,让碎片化资源有高效协作的可能。创客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参与者动手制造,但我们同事也尝试把生活方式变成生产形式。孵化器部分让会员通过搜索线上平台找到第一个最匹配自己的项目并提供稳定的支付系统、公平的机会,同事还将提供一切与产业和社区相关的服务。 IMG_1909 线上的平台将高效连接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摒除中介;让增量能力的创造提供孵化的可能性,更宽容的环境、机制;让使用者及发包方获取最佳路径。第一个路由器计划将在深圳南山区的留仙洞设计公社落地,并相续落地于米兰、上海、武汉、厦门等城市。 IMG_1910 本文所有内容版权归万科建筑研究中心所有,转载与摘编事宜,请与我们联系。欢迎扫描二维码,或搜索“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微信号 vankejianyan)关注我们。 IMG_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