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东莞热带雨林馆设计浅析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

IMG_6613 2014年12月12日,随着现场700吨液压桩机将第一节13米桩进行反顶下压,万科东莞热带雨林馆正式开工建设。一年半后一座用于热带雨林观赏植物引种繁育,开展雨林植物生态、群落应用研究的热带雨林温室将在松山湖建研基地落成启用。 项目由室外亚热带花园及室内热带雨林温室组成,总建设用地面积5673.08平米,其中热带雨林馆室内面积约2800平米。建筑采用大跨钢网架结构,外覆双层ETFE膜,建筑具备温度、湿度、通风、降雨、遮阳等自动化环境模拟调控系统,能模拟热带雨林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IMG_6614 植物才是这座建筑的主人 早在项目可研阶段,万科项目团队就对建筑设计目标进行了排序,植物研究实验室是建筑的主要功能,因此,对植物生长的关注被排在了首位。项目首先要完整还原热带雨林的气候,需要在属于亚热带的东莞地区模拟出西双版纳、亚马逊等热带地区的植物生长条件。万科的研发工程师在建筑技术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夏季做到通风、日照、遮荫、降雨,冬季做到保温、辅热、增湿。 风环境模拟确定天窗开口位置及形式 不同季节自然通风模拟确定最佳的开启比例及位置 IMG_6615 建筑顶部采用升起式开启,底部采用外悬式开启方式,提升通风效率 IMG_6616 IMG_6617热环境及辅助通风模拟 温室通风与空调采暖运行模式控制策略IMG_6618注: 1、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监测室内温度,当自然通风不够造成室内温度过高时,开启设置在建筑外围周边的辅助机械通风系统。 2、人行区室温高于28℃或湿度低于70%开启。 3、在夏季最炎热时,在主入口、主参观步道等人员聚集区开启。 建筑表面太阳辐射强度模拟,确定遮阳范围与形式 模拟夏季(6月~8月)建筑表面累计太阳日照强度,综合考虑室温控制、植物日照需求控制与建筑外观的多重要求,采用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遮阳方式,顶棚ETFE背景遮阳、选择树枝树干多的植物在树上生长附生植物营造空中花园,同时起到为下面植物遮阳的效果。综合控制室内太阳得热、日照与温度。IMG_6619植被的节水灌溉、模拟降雨及环境加湿 根据天气和蒸散量制定合理灌溉制度。控制系统的计算机,配合LDI解码器控制器,采用与之相配套的智能气象站,实现灌溉系统的监控以及全自动控制。 IMG_6620有效的滴灌系统出水量小而稳定,最大限度减少土壤无效耗水,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促进植物有效根系生长,比传统人工浇灌节水70%~80%。 IMG_6621 IMG_6622 雨林局部雾化加湿,悬挂于树冠底部,使雨林植物长期保持高湿环境。 IMG_6623 IMG_6624 建筑美学由工程设计表达 给移居异地的热带雨林植物搭建好一个舒适的家之后,排在其后的才是常规项目所最关注的建筑空间体验及流线组织,这也是这个实验室建筑的特殊之处。 在多年的设计研发过程中,我一直致力于对结构、机电设计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准绳的掌握,通过建筑本身功能需求的梳理去表达建筑之美,杜绝额外的装饰与哗众取宠的造型设计。 万科选择了与JMP建筑事务所(John McAslan + Partners)和深圳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借助BIM技术合作设计热带雨林馆项目,建筑形体与空间网架结构设计浑然一体,外维护的ETFE膜气枕自然构成项目的立面肌理。 IMG_6625 IMG_6626 IMG_6627 园内布置了经典林中漫步游览路线和空中漫步游览路线,涵盖科普、探险、科研需求,深入雨林腹地,漫步大自然。 IMG_6628 室内植被分为林缘区、桫椤谷、附生植物区、雨林腹地区、热带果蔬区五个区域,共收集了来自美洲、非洲和亚洲热带雨林区的珍稀植物800多种,计划开展附生植物、水生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姜科植物、凤梨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等热带雨林典型植物类别的研究。 IMG_6629 IMG_6630 最后在此感谢由JMP建筑事务所、深圳奥意设计、奥雅景观共同组建的设计团队的共同努力。万科热带雨林馆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进程之中,建成后欢迎到访,一同探寻热带雨林的神奇魅力。   本文所有内容版权归万科建筑研究中心所有,转载与摘编事宜,请与我们联系。欢迎扫描二维码,或搜索“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微信号 vankejianyan)关注我们。 IMG_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