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环保金银岛,到处都是宝——台湾垃圾分类考察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

1 垃圾处理 卓有成效 在垃圾里寻找宝藏,已经成为当今台湾一道独特的风景。 通过在垃圾里寻宝,台湾成功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有效减少垃圾处理量,成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的典范。通过实行垃圾分类和减量政策,台湾的人均垃圾日处理量已从1997年的1.14kg降低至2013年的0.39kg,降幅66%。 IMG_5807   截至2013年,台湾的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55%,其中包括可回收资源44%和11%的厨余回收利用。 IMG_5808 回收的厨余垃圾,在台湾又被严格的分为生厨余和熟厨余,所有的生厨余统一拿来堆成有机肥,用于土壤有机质改良,而所有的熟厨余均被拿去喂猪,因此又称之为喂猪厨余。喂猪厨余在台湾有着非常好的经济利益链,经测算,每年经济效益为26亿多台币,包括标售厨余收益1.5亿,节省焚烧厂运营投资18.7亿,猪肉销售利润6.09亿。 IMG_5809 IMG_5810 而45%的一般垃圾在台湾均被用于焚烧发电,在台湾目前有24座垃圾焚烧厂。焚烧厂除了执行严格的排放标准外,为了弥补焚烧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政府修建大量的回馈设施。新北八里焚烧厂,不仅有着著名建筑师贝聿明设计的焚烧厂外观,周边有恒温泳池、生态布道,山坡上有和市民一起修复的大片野百合、环保小木屋。由于周边优美的环境,这座焚烧厂每年接待几十对新人在此举办婚礼和喜宴。 IMG_5811 IMG_5812 IMG_5813 资源回收与强制分类 台湾曾经也是垃圾围城,通过垃圾填埋和大规模的垃圾焚烧炉计划,给环境造成大量的污染危害。之后政府先后推动了一系列措施,实现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和大规模产业化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IMG_5814 “资源回收四合一”与“垃圾强制分类”在台湾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IMG_5815 台湾实行强制的垃圾分类,居民必须自觉将垃圾归到如下三类中:资源垃圾、厨余和一般垃圾,否则将会被拒绝接收。台湾的垃圾为定点收集,在小区里是不设置垃圾桶的,每天八点半,当“少女的祈祷”音乐响起,意味着垃圾车来收垃圾了,居民相继走下楼,将垃圾投入垃圾车。而在台北市,政府更是推行“垃圾随袋征收”,可回收资源和厨余可以用普通的垃圾袋装,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必须购买政府专用垃圾袋,以此促进居民的回收意识。 IMG_5816 IMG_5817 IMG_5818 IMG_5819 垃圾的再生:以慈济为例 被分离出来的宝藏——资源垃圾,又是怎么发挥它的价值的呢?在慈济——台湾最大的慈善组织——我们找到了答案。 在慈济的内湖教育站,大量的宝特瓶被收集起来后,通过回收利用,被制成模特身上所穿的毛毯、围巾、帽子、鞋子,再支援世界各地的受灾民众。 IMG_5820 IMG_5821 IMG_5822 仅是回收的废纸,在慈济就要被细分为大白、小白、色纸、报纸和纸板五种,以最大化实现其经济价值。 IMG_5823 还有各类塑料瓶,要把瓶盖、瓶身、包装等不同材质分开,而各类破旧的风扇、自行车、衣物等在慈济志工的巧手之下,会重新走入二手市场或者支援当地贫困民众。 IMG_5824 IMG_5825 IMG_5826 IMG_5827 慈济有一家每天花费300万台币的大爱电视台,这个电视台没有广告,所有的运营费用约有1/4~1/3来自垃圾回收的资金,他们有四句环保词:让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地球。 依靠类似慈济的众多民间组织和台湾政府的资源回收渠道,台湾政府目前正在推行“资源永续循环,垃圾零废弃”的计划,计划2020年的资源回收率达到75%。 【V链接】生生不息的环保金银岛 本文所有内容版权归万科建筑研究中心所有,转载与摘编事宜,请与我们联系。欢迎扫描二维码,或搜索“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微信号 vankejianyan) 关注我们。 IMG_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