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产品•服务•未来 ——2014万科产品交流大会侧记
2014-12-17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
开会啦
12月下旬的三亚,阳光煦暖,2014万科产品交流大会如约而至。
与以往年会有所不同,本次会议“去中心化”趋势明显,采取“众筹”的思路:拉个群、投个票,大到会议议题、形式、小到会议地点都快速确定。每位与会者也是议题分享者,按相同的业务类型划分和组织主题,实现陈述与讨论的互动。一场积极有效的研讨沙龙,因而水到渠成。这是一场万科产品经理们的年度聚会,这里有的是对产品的深入思考,而不仅仅只有设计。
住宅产品的新常态
市场进入白银时代,传统住宅业务仍然不变的话题依旧是标准化,从2003年就开始的标准化,历经数次、经手数人。时间转到2014年末,究竟为什么我们要苦苦追寻标准化?也许仅仅“因为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天黑时我们仰望同一片星空”,也许仅仅因为我们是万科产品人。
回归原点
“标准化以通用为目的,没有实现多样化的标准化不是真正的标准化。” 万科最好的住宅产品经理之一逯薇, 两周前刚刚以“请借逯薇十分钟”的视频获得十几万点击率而迅速爆红。在她眼里,“刷屏容易,变革很难”,面对住宅市场竞争趋同化的现实,住宅产品的标准化必须回归原点,向制造业学习,“装配式设计”,只是为我们补上过去十年日渐缺失的一堂有关制造的课。
精细设计
从传统的户型标准,到针对城市不同客群的产品定型,从立面标准,到产品模数,从建筑定型,到结构定型,通过“城市楼栋定型+模块化+精细化”的模式组织各一线公司定型并深化标准化产品,成为标准化精细设计的另一解读。通过对户型、结构、成本的综合考量,实现全维度的标准化。
高效工艺
玩惯了设计的万科产品经理,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设计本身,打造“进场-就能-装”的生产方式也是对标准化更深一步的理解,通过全干法施工工艺、数据协同施工管理平台,实现产品从设计到建造的定型,并将最终实现“快建造、不浪费、零维修”的产品目标。
新产品的新生态
万科从“住宅开发商”向“城市配套服务商”的转型早已不是新闻,很多同行也明里暗里的打听,或不屑、或羡慕。且听万科产品经理们一一道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毫无疑问,老龄化是未来中国不可回避的话题。针对老年人的特点,青岛万科怡园长者公寓在功能配置、适老设计与配套服务方面做出了率先尝试。同时,上海的首个社区嵌入式养老会所“智汇坊”也已经惊艳亮相。
曾几何时,网络盛传90后不买房。90后买不买房我们且不去评论,但如果不研究90后,就去评论90后,那就有些夜郎自大了。怎么研究90后?用传统的入户访谈、街头问卷?显然不靠谱。万科在成都区域通过一个产品经理+N个90后专业类实习生+90后圈层意见领袖的方式给出了可能的答案。
北滑雪 南度假
万科首个滑雪主题的度假项目——吉林松花湖度假区一期将于12月18日试营业,34条雪道将打造一个以家庭度假为核心的“世界级滑雪度假胜地”。
南北呼应,万科在海南通过对“万科森林度假公园”与“万科湖畔度假公园”两个项目的三年磨一剑,提供了针对不同客群的度假体验方案。
产品平台
无论传统住宅产品还是新业务,万科总部建筑研究中心都将发挥平台的作用,通过众筹的方式进行技术研发。总部和一线都是研发主体,总部与区域共同推动研发成果的应用落地。
简简单单一本小册子,可能会影响未来两至三年的产品技术。
未来十年的产品方向
会议讨论尾声,上海区域的一位同事抛出了一个颇为严肃的问题:“未来十年万科的产品方向是什么?”
对于新业务:“万科作为一家不动产公司,任何一个经营性地产都要说清楚它的商业模型是什么,并遵循经营性业务的基本原则。要时刻警惕,任何的不动产亏损不是因为其经营性地产亏损,而是因其不动产贬值。”
“我们只会讨论那种有成长性的、可复制的经营模型下的产品。”
而对于住宅:“万科将卖的不是住宅,而是一个家。万科应思考从客户购买到交付的过程中,我们还能为客户创造什么。”
“基于制造的标准化与基于客户需求的标准化是不同的,如果客户能以参与的形式一起制造万科家,那么我们便能提供给客户在购买时更多的选择。”
“万科未来将提供基于不动产的所有服务,而这些将会是万科的产品,万科将卖出的不再是一个房子,而是某个人在一个城市里的某种生活。”
——张大如是说。
插曲
午饭地点安排在海南森林度假公园的销售中心。
意外看到三十多位六七十岁的老人聚在一起包饺子,谈笑自若。一打听,各位长者来自五湖四海,在海南过冬,结识了新朋友,不亦乐乎。这种以社交活动为纽带,营造大家庭归属感的社区场景,也许就是万科在产品之外,提供给客户的多样化生活方式的解读之一吧。
(部分内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本文所有内容版权归万科建筑研究中心所有,转载与摘编事宜,请与我们联系。欢迎扫描二维码,或搜索“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微信号 vankejianyan)关注我们。